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音乐产业观察”(ID:takoff),作者新仔本尊,。
围绕“数字专辑”,网上最近有不少讨论。有唱好好的,也有唱衰的(比如我)。
无论是唱好还是唱衰,只要有讨论,就是好事,说明,大家有在关注这方面——关于“数字专辑”的讨论背后,聚焦的其实是互联网音乐的付费模式,而且,讨论的不是该不该付费,而是如何更好的付费。
在围观讨论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家对于中国互联网音乐的付费模式以及音乐人的收入来源,仍然比较模糊。
我们通常说的“付费”指的是“数字专辑”吗?专辑不以“数字专辑”的方式付费听,音乐人是不是就没有收入?付费会员对于音乐人的贡献到底在哪?免费用户真的不能给音乐人带来收入吗?流媒体时代,我们该如何更好的支持自己喜欢的音乐人?
这篇文章尝试帮大家捋清这几个问题。
互联网音乐平台上,我们通常说的“付费”指的是“数字专辑”吗?
不是。
中国互联网音乐平台的付费方式,并不只是“数字专辑”,用户有多种方式付费。
买不买“数字专辑”,并不是“付费”的标准,上图中的每一种方式,都是“付费”,都算是为音乐花了钱,我认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只不过,“数字专辑”和“单曲下载”更多的面向艺人的核心听众,“音乐包”和会员则更适合泛听听众。
专辑不以“数字专辑”的方式付费,音乐人是不是就没有收入?
不是。
无论用户是否以购买“数字专辑”的形式付费,版权方都会获得版权使用费。免费用户、音乐包和会员用户的播放量,都会计入版权方的版权使用费。
说明:议价能力不强的版权方不一定会有保底,这里的版权方指唱片公司、版权代理或音乐人,公司和艺人之间的分配问题,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版权方从单曲付费下载和“数字专辑”上获得的收入可能会相对高一些,因为这两块收入,通常采用分成的方式,分成比例看议价能力,有的会有保底,但收入比例是相对固定的。
比如,如果数字专辑平台分30%,单曲付费下载平台分40%。那么,版权方各有70%或60%的进账。
音乐包和会员就不一样了,这里面涉及付费用户收入多少和播放量大小的计算,所以,不是固定的。平台的会员和音乐包收入高,作品的播放量高,版权方收入就会高一些,相反,就会低。
议价能力强的版权方,在这块也会有保底收入。但总的说来,肯定是固定比例更有保障。
从收入上说,理论上是这样:数字专辑>单曲下载>会员>音乐包>免费用户带来的广告和播放量收入
问题是,数字专辑和单曲下载,都取决于艺人或作品的号召力,流量高的头部艺人,能卖出的数字专辑比较多,受欢迎的歌曲,付费下载量也会比较大。
我之前已经给大家算过账了,“数字专辑”的收入基本上集中在极少数流量艺人上,整体的收入体量很小。(参看:周杰伦的数字专辑卖得那么好,为什么我还是不看好这个模式?)
单曲付费下载量虽然没有数据支持,但在流媒体大势所趋的当下,单曲付费下载并不是主流,可以想象,收入也不会高,也是集中在少数作品上。
不重要,本文并不是要讨论模式利弊,而是要给大家带个路,如果你想要更好的支持你喜欢的音乐人,怎样才是最优选。
从上文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哪怕是免费用户的播放,同样也会给版权方带来收入,只是这个收入比较低。
有多低?艾瑞咨询的数据可以做一个参考。
2018年,中国数字音乐市场收入构成中,广告收入(跟免费用户直接相关),占22.8%,而且,艾瑞预计,未来五年内会大幅减少,而内容付费收入占59.2%。
这个比例在Spotify更加极端,付费收入占90%,免费用户带来的广告收入仅占10%。
也就是说,版权方的收入,无论国内外,主要依靠付费收入。
所以,如果你想更好的支持你喜欢的音乐人,首先就是付费,无论是音乐包、会员还是付费下载单曲抑或购买数字专辑。
其次,当然要考虑结果。
从上文中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数字专辑”和“单曲付费下载”,版权方的收入比较有保障。(前提是,确实有收入)
而且,请注意,数字专辑还是单曲付费下载模式下,版权方除了数字专辑和下载收入之外,也一样会获得会员、音乐包和免费用户带来的播放收入。
一位业内朋友的留言
所以,对于版权方来说,卖数字专辑是最好的选择。
只不过,不是谁的“数专”都能卖得出去的,所以,到目前为止,选择卖“数专”的艺人,并不多,绝大多数艺人,主要还是靠会员、音乐包和免费用户带来的播放量收入。
播放量收入就是流媒体收入。
全球音乐已经进入了流媒体时代,2018年全球流媒体收入比2015年增长了2.07倍,占全球音乐总收入的46.6%,是实体唱片收入的将近2倍。
在中国,流媒体的优势更加明显。
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的报告称,中国是世界上音频流媒体普及率最高的国家,达到89%,2018年,中国流媒体收入为录制音乐市场总收入的贡献率达到93.5%。(参看:中国叕成IFPI报告的典型,这次是为了啥?)
数字专辑的销售收入和单曲付费下载不属于流媒体播放收入,属于销售收入。
如果你支持的音乐人没有卖“数专”,那么,最优选就是单曲付费下载(每首歌都有)、其次是办会员、再次是音乐包,办完之后,多听歌就对了。
在艺人没有卖“数专”的情况下:单曲付费下载>会员收入>音乐包收入>免费用户带来的广告和播放量收入
因为现在很多听众都已经没有下载的习惯了,基本上都是在线听,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是:会员收入>音乐包收入>免费用户带来的广告和播放量收入
话说回来,人算不如平台算。
目前,国内各大音乐平台的纯播放量收入计算公式通常是:
播放次数×(1-渠道成本比例)×版权分成比例×授权作品使用比例
(这个公式未考虑广告和付费等变量)
“比例”两个字,比较微妙。
总之就是,最后算下来,除非作品播放量很高,不然收入真的是微乎其微。
我最近听说,某公司1000首歌,从平台方只收到10000块钱播放量分账,平均每首歌只有10块钱收入。
这种情况,并非国内独有,针对流媒体收入低的问题,国外音乐人也叫苦连天。
不久前,一位叫Tonyvan Veen的音乐人兼创业者日前在网上晒了自己的音乐流媒体收入:Spotify上,千次播放收入是4.4美元,最低的YouTube免费用户千次播放只有0.6美元。
基于这个结果,这位老哥建议,播放量相对较低的新人或独立音乐人们不要把鸡蛋都放在流媒体一个篮子里,需要流媒体、巡演、周边和实体唱片全面发展。
知名歌手同样如此。
上图来自Billboard统计的2018年艺人分类收入(美国市场),“摇滚皇帝”布鲁斯·斯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尽管2018年总收入以5300万美元排名第二,但流媒体收入只有区区81.48万美元。绝大多数收入,来自巡演。
实际上,因为流媒体收入比较低,实体唱片和付费下载收入又仍在衰退,所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艺人把更多精力放在巡演上。
另外,强化实体唱片产品和周边产品的开发,也是一大趋势。
当然,还有卖鞋的和卖彩妆的。
有条件的情况下,全产品线发展,已经成为艺人们拓宽收入来源的重要策略。
所以……
作为一个忠实听众,如果想要更好的支持自己喜欢的音乐人,除了音乐平台上付费听歌,也要力所能及的买实体唱片、买票看演出、买周边,等等。
尤其是对于独立经营的艺人来说,实体、演出和周边的收入相比数字音乐收入,更直接、更实际。
上图是英国摇滚乐队While She Sleeps推出了一款“反流媒”官方T恤,这款T恤上写着:
买这一件T恤等于Spotify上的5000次播放,2019年流媒体上有76%的音乐被播放,但没有实体和数字销售,购买乐队周边产品是支持艺人的最直接方式。总之,就是让你喜欢的音乐人能够有多样化的收入来源,让他们不只是把希望都寄托在流媒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