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运营”是不是“二手生意”?

近期,BAI(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联手真格基金举办了「消费产业的连锁化升级」主题闭门讨论会,围绕中台代运营赋能传统消费行业的话题,深入探讨了消费产业连锁化升级背后的逻辑、发展现状和未来机遇。
闭门讨论会特别邀请饭一萌创始人兼CEO李德全,鲜生活创始人兼CEO肖欣作为演讲嘉宾,分别以「餐厅连锁的新思考」与「算法驱动便利店升级」为题进行了主题演讲。
真格基金董事总经理张子陶与BAI董事总经理汪天凡作为论坛主持人,分别主持了「新流量时代的大众产品如何获客」与「探讨连锁与业务中台的本质」两场深度对话。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王强参加对话,并对讨论做出了精彩点评。
这是本次闭门讨论会回顾的第一期,为「演讲」及「对谈」部分的整理内容。

近期,BAI(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携手真格精酿ZhenCraft(真格基金针对潜在创业者和早期创业者特别推出的全新系列活动),举办了「消费产业的连锁化升级」主题闭门讨论会。
讨论会聚焦中台代运营赋能传统消费行业,邀请代运营、中台搭建、连锁化运营的创业先行者、老司机、大公司相关业务负责人、一线投资人一起深入探讨消费产业连锁化升级背后的逻辑、发展现状和未来机遇。
本次闭门讨论会,特别邀请饭一萌创始人兼CEO李德全、鲜生活创始人兼CEO肖欣作为演讲嘉宾,分别以「餐厅连锁的新思考」与「算法驱动便利店升级」为题进行了主题演讲。
真格基金董事总经理张子陶与BAI董事总经理汪天凡作为论坛主持人,分别主持了「新流量时代的大众产品如何获客」与「探讨连锁与业务中台的本质」两场深度对话。

天真蓝创始人周扬、乐徽科技创始人兼COO张洋溢、一起美创始人张臣、轻住CEO赵楠;再惠联合创始人&CEO李晓捷,滴普科技CEO赵杰辉,南瓜车CEO卢鑫,Onezone创始人马英尧分别参加了上述深度座谈。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王强参加讨论,亦对本次对话做出了精彩点评。

以下为本次闭门讨论会在主旨演讲及对谈部分的金句摘抄(按出场顺序):
演讲篇
汪天凡 BAI董事总经理

观点
连锁化升级,无外乎就是在价值点和营销点的各个要素上做取舍,优化自己的商业模式,从而超越竞争对手。

过去几年,我们见证了很多产品品牌和渠道品牌出现。经典的产品品牌,通常有一个自己的路径,它能够定义一个品类,要么是定义新品类,要么是定义老品类。而渠道品牌,本质上则是试图实现优质的供应,也就是在多、快、好、省四个层面提供价值。好的渠道品牌,往往有一个非常强大的现金流做护城河。
我们如果做代运营,本质上是在赋能,是试图帮助企业探索出一个新的供给或者新的供应。所谓的新供给和新供应,可以在四个方面为企业赋能:价值组合、研发创新、商品组合与链条效应。
从VC的视角来看,市场上有四个商业力量:先发优势、场景禀赋、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我们在见一个创业者的时候,前两者基本已经是既定的了,而后两者,则是我们作为投资人要和创始人一起去探讨,帮助他们实现的。
所谓的赋能,或者说所谓的代运营,本质上是在做一件事:去改变,去提升生产力,通过改变生产关系,最终体现价值创造和价值分享。
连锁化升级也好,代运营也好,赋能也好,无外乎就是在四个价值点(多、快、好、省)和四个营销点(产品、渠道、营销、定价)等要素上做各种各样的取舍,搭配出自己的最终模式,然后在行业中突破天花板,优化商业模式,超越竞争对手。

张子陶 真格基金董事总经理

观点
如果能形成产品品牌,其商业价值可能更加持久,关键看赋能的过程是否有核心技术/专利的注入,使得自己的产品占据消费者的心智。

在我的理解里,连锁化升级是一个赋能标准化的过程。具体体现在产品、运营、服务、培训等诸多方面。产品的标准化提高生产效率,运营的标准化降低管理成本,服务的标准化增强用户体验,培训的标准化保证复制后保持动作一致。
赋能之后究竟会成为一个渠道品牌,还是一个产品品牌?很多嘉宾觉得很容易形成渠道的机会,但我认为是都有可能的,而且如果能形成产品品牌,其商业价值可能更加持久,关键看赋能的过程是否有核心技术/专利的注入,使得自己的产品占据消费者的心智。
王强老师在我们的头脑风暴讨论中提到,intel的芯片本身就是对计算机的一种赋能,“intel inside”就是赋能后留给大家的产品印记。广义上讲,可口可乐的配方也是一种赋能,全世界有很多独立运营的生产可口可乐的罐装厂,但它核心赋能的是它的配方。
最后向在座的各位创始人推荐一下《Founder》这部电影,里面讲述了麦当劳是如何崛起的,有挫折、有谋略、有争端、有视野、非常精彩,值得品味。

李德全 饭一萌创始人兼CEO

观点
中国的餐厅之所以倒闭率高,倒闭量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的夫妻店小餐厅没有品牌的转换能力。

我相信一切的物理实体,都将被在线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协同改造。当新增红利不足的时候,会开始转向存量领域。
存量店的改造,倾向于把分散的、小的、多层次的市场变成大一统的完全竞争市场:首先是先连后锁,把小的分散市场连接成一个单一的大市场;第二是消除信息不对称,减少交易环节,增加交易的匹配速度;第三是标准化需求,发挥规模优势;第四则是降低交易的准入门槛,消除起订量。
欧美发达国家,有将近40%的连锁化出现,而在当下的中国,连锁化的中国餐厅只占市场交易规模的4%。这是个增速快,存量大的市场,蕴含着巨大的机会。比如中国市场人口是美国市场人口的近4倍,是日本的10倍,但中国市场的存量却还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二。从城镇人口来看,中国餐饮领域的连锁化,至少还有3倍的增长空间。
我们认为中国餐厅之所以倒闭率这么高,倒闭量这么大,就是因为中国的夫妻店小品牌没有太大的品牌转换能力,如果存在拥有品牌矩阵的集团,去赋能餐厅,这些餐厅小店就能在市场表现不好的时候,以最低的成本快速切换到另一个品类上,从而具有韧性。

肖欣 鲜生活创始人兼CEO

观点
中国本土的便利店如想摆脱区域局限性,一个拥有算法,且能快速集中运营的数字化中台在所难免。

在中国,跑得快的便利店其实都是加盟店,就是一个批发商,把商品放到门店就结束了,门店端没有任何管控。中国的便利店,目前都属于一个批发商的阶段。大家只是把货送到便利店,既没有鲜食,也不可能做出用户服务,更不可能做出更好的绩效管控。
中国本土的便利店如果要升级,核心是需要有连的武器,让便利店的老板能够有求于你,但这需要在成本结构上有一个本质性的变化,我们认为这需要便利店的中台发挥效果。
中国的便利店大而散,我们相信像全家、罗森那样的便利店模式不是中国便利店的未来。实现那种烦躁、严苛、高成本的便利店连锁方式,在中国这样一个快速城市化发展的国家是有着自己的困难的。
中国的便利店向国际先进的便利店学习,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加盟,用自身的区域市场和国际品牌合作,从而被国际品牌整合。另外一种,就是去学习。但通过这两种方法,中国的便利店都得不到自身独立的发展,也无法本质性地提升自己在长期的独立竞争能力。
中国本土的便利店,目前还都缺乏数字化的管理思维和数字化的管理能力,但我们也看到,便利店的线下零售,目前已经沉淀了大量数据,并且每天仍在沉淀大量新增数据。如果能够运用数字化的管理思维,那么便可以更好地优化效率,获得业务处理能力的提升。

对谈篇
周扬 天真蓝创始人

观点
柯达倒下了,快照店变成了一盘散沙。

在传统的快照店中,65%的收入来自于证件照的项目,但店铺却存在很大的痛点,那就是招人、培训以及引流。快照行业,之前有巨头柯达,现在随着行业变迁,柯达倒下了,快照店变成了一盘散沙。
天真蓝的工作,就是从品牌、技术、订单管理等方面,对原来相对传统的业态进行系统的升级。

张洋溢 乐徽科技创始人兼COO

观点
我们需要找到一个让年轻人回归KTV的理由。

从赋能的角度,我个人理解无非是三点:第一,帮助线上的商家降低成本;第二,提升商家的收入;第三,能够提供给商家一些特别的东西,解决一些他们之前无法解决的痛点,比如我们的超低延时连麦技术,可以让KTV的用户除了和自己房间的熟人唱歌之外,还可以和其他不同店不同城市的KTV的陌生用户连麦欢唱,这就是一些非常具有稀缺性和独特的需求体验。而且当店多起来以后,还有很强的网络效应,越多人玩,越好玩。
关于一些新的经验,2018年初1月份的时候,我们开了第一家全民K歌欢唱店,运营这家店的时候非常成功,原因在于除了我们店独有的欢唱体验外,还归功于当时我们定的一个策略,凡是在我们店的舞台唱歌的用户,我们都会把他拉入微信社群里。然后我们把在群里的,和不在群里的用户进行分群分析,发现具有社群关系链的用户,无论从复购率还是复购频

文章作者: 6z | Intz  

THE END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