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社交进化史(下篇):社交无终局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恋爱圈产品研究组”(ID:gh_4798c88968ee),作者Hiro、Hanzhi,。原题目《移动社交进化史(下篇):大浪淘沙》
推荐阅读:《移动社交进化史(上):微信登基,陌陌出世》
《上篇》(点击查看)说到2014年,整个移动社交领域陷入一场混战,来往、飞信轮番上阵,要与微信不死不休;兴趣社交纷至沓来,和两性交友分道扬镳;匿名社交悬崖勒马,准备向陌陌大动干戈……
与此同时,一颗新星冉冉升起,要为这烽烟四起的战场再添一把火。下篇的故事便从这里说起。
2014-2015:校园社交没有未来?
21世纪伊始,James Hong和Jim Young创办了线上交友社区Am I Hot or Not,让用户对他人的照片进行评价:Hot or Not。这个简单至极的玩法,在之后的十几年里给许多社交创业者带来了灵感和启发。
2003年,扎克伯格黑掉哈佛数据库,将全校女生的照片上传到Facemash上,让大家评价谁更Hot。这个校园版的Hot or Not后来成为了世界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而YouTube创立之初,陈士骏也曾试图将其做成影视版的HOT or NOT,无奈团队没有足够的美女资源,这才转型做了视频分享。
而作为PC时代的古董,Hot or Not的生命力却不绝于此。2012年,Tinder横空出世,将它的精神继承到了移动端。
右滑like,左滑pass,互相like就能创建对话。简洁明快、效率至上的风格以及颠覆性的LBS场景,让Tinder迅速风靡美国和欧洲,被认为“重新定义了整个陌生人社交”。

P1社区的王宇和潘滢注意到了Tinder,觉得这种模式有效减少了女性用户受到的骚扰。当时P1团队正处于瓶颈期,虽然有了一定的用户量和广告收入,但难以再做突破,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而Tinder的火爆,让夫妻俩隐约间看到了一个更大、更普适的社交平台的可能。
2014年5月,由原P1团队开发的探探正式上线。
和Tinder一样,探探的冷启动是从大学校园开始的。校园人群密度大,对新产品接受度高,是天然的社交孵化场所。团队很快在北京、上海、四川的几十所高校拿到了2万名种子用户,可是后台的数据却相当惨淡。
“中国大学生与美国大学生在心理年龄上至少差5岁,他们的生活状态、社交方式更像美国高中生。大部分大一、大二的学生不太打扮,甚至连照片都不修,整个APP看起来简直是洗剪吹风格。”
潘滢将这个问题总结为“颜值落差”。找到问题的探探在自家的P1社区里启动了第二轮用户推广,导入了1万名颜值较高的潮流青年。
“效果立竿见影!”
这也奠定了探探日后“颜值即正义”的产品标签。

探探并非Tinder的第一个门徒,在这之前还有靠近、火花、一见钟情、撩菜撩汤……大家都知道颜值很重要,许多产品选择灌一些假用户在系统里,看上去帅哥美女很多,却无益于促成真正的互动。而P1社区的沉淀,正好帮探探趟过了这个坑。
简单、直接、颜值高,在探探的起步阶段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只是,这三个特点背后也暗合了某种特殊的需求。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曾经被陌陌抛弃的东西,将被探探重新拾起。
时间来到2015年,跨过冷启动阶段的探探迎来了它的高速增长期,先后拿下了贝塔斯曼、DCM、KPCB的融资。也要感谢在寒冬时期快速融资的能力,使得迅速甩开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差距,独占鳌头,截至7月,探探的DAU迈过了50万的门槛。
但这个行业从来都不缺竞争,刀光剑影乃是稀松平常之事。加上陌陌上市这一剂强心针,一时间探探也受到群狼环伺,其中就有前腾讯战略总监钟甄。
钟甄的项目叫做“心跳”,上线于2014年底,同样是一款Tinder的复制品,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对兴趣标签的强调。与走颜值路线的探探不同,心跳打出口号“找到懂你的人”,将兴趣标签的可视化做得更加突出。

最让潘滢头疼的是,尽管探探在使用场景上和陌陌当年如出一辙,但团队对外的一致口径是“探探绝对不做约X”。钟甄在所有媒体场合都将探探归为“走肾”一流,并借此将自己标榜为更加“走心”的兴趣社交。
事实证明,陌陌走过的路确实要平坦很多,荷尔蒙的力量比兴趣显然要大的多,“走肾”的探探一路高歌猛进。
话分两头、事分两端,让我们重新回到那个让探探失利的大学校园。
《上篇》提到在美国校园大红大紫的Yik Yak传入中国,给匿名社交点明了方向,一条沉寂已久的赛道也再次被摆上了台面:校园社交。
在SNS时代,校园市场也曾打得不可开交,最后人人网一骑绝尘,连腾讯都无可奈何。但是到了14、15年,如果你还在上学,应该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人人网没落了。

随着人人网的没落,校内交友突然没有了途径。高校学生大都难以接受声名狼藉的交友软件,即便背地里装了陌陌也是一件羞于启齿的事情。一时间,校园社交进入到青黄不接的尴尬处境。
Yik Yak走红之后,国内很快出现了猜猜、刻桌等校园匿名社交产品,许朝军的乌鸦也向校园转型。还有比较特别的黑白校园、11点11分等产品,打出分时社交、匿名匹配等概念。这类创新的玩法吸引了一批尝鲜用户,但往往都没有直指本质,在交友上显得有些畏畏缩缩。
出自韩国留学生之手的tataUFO则要开放许多,公开对标陌陌,要做靠谱的名校大学生约会平台,并通过荧光夜跑的活动将品牌植入了各大高校。tataUFO最大的特点是实名认证,CEO郑玹宇表示:“陌陌是不科学的,漂亮的女生必然受到骚扰,而且身份都可以作假,没有学生会想用陌陌找一个靠谱的约会对象。”

此外,更早入局校园的超级课程表和课程格子也先后发展出了同班同学、校园bbs等社交版块;几度团队转型开发Simplr,拿下千万融资要做移动端的人人网;背靠网易邮箱的青柠,则希望通过线下活动打通校园市场;还有类探探的搭讪式校园交友street、年轻人的文化社区tutu……
2015年,校园社交一时风头无两。但是,创业者们也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
首先是生命周期。学生是一个有时效性的身份,如果产品太依赖于校园场景,生命周期就会受到用户在校时间的限制。Facebook打通媒体接口,突破了单一的校园场景,这也是它比人人网高明的地方。
其次是用户边界。一方面,基础的交友需求是否存在校园和社会的强边界,学生就一定只愿意和学生交友吗?另一方面,强校园场景的需求,比如校园活动,很容易受到每个学校本身的特点影响,形成以单一校园为边界、难以复制的情况。
再来是用户黏性。校园是一个相对稳定、封闭的空间,用户群体分布非常集中,线下交友的途径非常多,线上交友的需求就显得相对低频。同时,在校园的辐射半径内,线上交友随时会转移到线下。这就意味着用户黏性大大降低。
最后是商业闭环。在校园场景下交友路径非常短,认识了就是同学,勾搭上就算朋友,比其他任何场景都更容易转移到微信。可以说,微信不仅仅杀死了人人,更切断了校园社交产生商业闭环的可能性。
到了2015年底,整个行业开始反思:“校园社交到底是不是伪命题?”
但是时间不等人,在校园社交陷入困顿的时候,屯够了粮草的探探开始了它的野蛮生长。在15年底,DAU又突破了100万。
与此同时,酝酿了两年的4G网络正在积聚着一股巨大的能量。

2016:声色犬马的全民直播
自工信部正式发放牌照以来,4G已经蛰伏了两个年头。数据传输速度和容量的极大提高,为移动直播做好了铺垫。
2015年7月,台湾艺人黄立成和国民老公王思聪相约在上海一家日料店。当时黄立成正在运营一款直播APP“17”。43岁的黄立成和27岁的王思聪从17的用户量谈到17的直播功能、分润机制,再到17的发展方向和新媒体的未来,并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敲定了投资事宜。

接下来,17相继在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美国的App Store排到第一,并于9月25日登顶中国免费榜。第二天,王思聪在自己1600多万粉丝的微博账号上,置顶了一条配有他17账号截图的微博。
然而就在王思聪为其站台后的第三天,17遭到苹果官方下架处分。直接导火索是8月28日男童直播妹妹洗澡和9月3日情侣直播造人事件。
但同时,17的爆红彻底引燃了移动直播行业。2015年下半年到整个2016年,以映客、花椒为首的移动直播平台异军突起,裹挟着4G网络的巨大能量,将整个移动互联网带入了声色犬马的全民直播时代。
“你丑你先睡,我美我直播。”映客的这条文案便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座右铭。

2015年,离开多米音乐的奉佑生创办了映客,这个从小在深山里长大的湖南人,普通话说得不太通顺,却有着和张小龙类似的孤独气质。主播下播就能提现,是映客最原始的口碑积累。奉佑生以前在东莞打工,经常看到电线杆上贴着各种“高薪日结”的招聘广告。
“这是一个很人性的点,谁都希望工作完成后就能拿到工资。”
最短的变现路径,不仅让越来越多的主播加入映客并自发进行推广,同时也给映客带来了良好的现金流。在成立的第一年,映客的营收就达到2870万元,并实现盈利,奉佑生和映客也因此受到了资本的追捧。
映客的崛起只是移动直播时代的一个缩影。4G让直播不再受限于场景,突破了传统的秀场和游戏模式,衣食住行吃

企鹅电竞:6ZIZ ;企鹅号:闫亚鹏 ;微信公众号:1.天游玩 2.Nana电影;百家号:6ZIZ

THE END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