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智能驾驶安全服务,「径卫视觉」是怎样做的?

由于运输工作本身所具有的枯燥且模式单一的工作性质,司机在驾驶过程中更容易产生疲惫、分神等危险驾驶情况,智能驾驶等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出现开始为这类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36氪此前曾报道的「径卫视觉」2009 年由多名国家863项目组成员联合发起,以“实现道路交通零伤亡”为目标,为用户提供以AI传感器与大数据云平台为核心的交通出行安全管理解决方案。
产品方面,径卫视觉推出的智能驾驶主动安全防御系统面向驾驶员和路面两端:面向人的传感器用于疲劳报警、分神提醒(比如看手机)、打电话报警、抽烟报警等;面向路的装置则用于碰撞预警、车距过近、急刹急减急转报警、压线报警、盲区检测等。
为了更详细地了解径卫视觉的产品体系及商用车ADAS市场,36氪采访到了径卫视觉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刘奇博士。刘奇博士曾先后任职于上汽技术中心、沃尔沃集团前瞻技术与研究部和卡车自动驾驶部,于2018年加入径卫视觉,负责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 

现阶段的主动安全管理以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为主,它是利用安装于车上的各式各样的传感器,在第一时间收集车内外的环境数据,并进行静、动态物体的辨识、侦测与追踪等技术上的处理,从而能够让驾驶者在最快时间内察觉可能发生的危险,以引起注意和提高安全性的主动安全技术,主要分为车内和车外两大模块,车外以前向碰撞预警系统(FCW)、车距监测预警系统(HMW)、车道偏离报警系统(LDW)等为主,车内则以驾驶员状态监测系统(DMS)为主。 
通过近10年时间的产品研发和迭代,径卫视觉已经形成了涵盖前向主动安全预警系统、驾驶员状态监测系统(DMS)、盲区监测系统(BSD)、大数据云平台(AI Cloud)等多位一体的产品体系,通过端+云的结合,对驾驶过程中的人、车、路全场景数据进行精确监测与实时分析,实现用户安全运营的多层级数据化管理。
在商用车安全驾驶政策推动方面,欧洲相对国内更早一些,自2017 年起,国家交通委才开始发布规定,推动驾舱主动安全产品的量产和落地,并要求2019年前,商用车整体达到一定的设备安装率。径卫视觉早期也是在欧洲市场完成的产品验证和落地,现已为中国、北美、南美、欧洲、中亚、东南亚等多个地区的国家提供了ADAS及安全即服务SaaS(Safety as a Service)相关服务,销售渠道以经销商为主,径卫视觉也会派出技术人员辅助。
刘奇告诉36氪,每年因疲劳驾驶等人为因素而导致的事故损失达上亿元,以卡车为主的商用车主动安全很早就是行业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这个细分行业其实叫主动安全管理,是一种一体化的服务。”
驾舱安全系统的普及使商用车事故率降低,也惠及了商用车保险行业。刘奇表示:因事故造成的损失量级巨大,原保险公司针对商用车制定的保险费率极高,而加装整套安全智能驾驶设备并嵌入云端数据流的商用车,则能在保险公司的保费判定中获得很高的风控安全系数,径卫视觉已在这方面与保险机构开展了合作,通过数据协助保险公司进行保险风控的优化。
刘奇认为,国内卡车领域整体的安全体系还处较低水平,随着技术的发展,以 L1 自动驾驶为硬件基础的安全系统有机会迎来一个小爆发,“AEB 标准仅仅是‘最低标准’,厂商自己保持高标准是一方面,解决方案商的加速研发和政策的落地同样重要。”
今年4月,径卫视觉完成了由愉悦资本、晓富资本、常春藤资本共同出资的超亿元人民币 B1 轮融资。

在业务体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径卫视觉还在近期扩大规模的过程中引进了多名研发人员,其中负责大数据及云服务研发的团队已有近 100 人,团队整体规模近400人。
事实上,商用车后装是个存量市场,其中重卡超过 100 万辆,市场份额几十亿元。“这里的数字仅限于硬件改造,径卫视觉除了硬件以外,还提供基于AI主动安全云平台的SaaS服务,未来同样会带来部分收入。”刘奇说道。

文章作者: 6z | Intz  

THE END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