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FOFweekly”(ID:FOF_weekly)
7月22日,科创板开市,首批25家企业实现科创板上市。从2018年11月5日到2019年7月22日,从宣布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到科创板正式开市,仅仅历时259天。而快速实现落地的科创板及注册制,将带来市场各主体的全面的分化。
王梦桥 Eyan丨作者
林霖 鲁晓晗卢贤博丨数据
张雪琪丨责编
作者与编辑亦对数据做出贡献
7月22日,科创板开市,正式迎来首批25家挂牌上市公司!首批上市的25家企业集体上涨,集中释放了市场对科创板的期待。
十年轮回,自2009年创业板开板到2019科创板开市,中国资本市场迎来又一座里程碑。
科创板的25家企业集中在七个行业,军工和电子元件两个行业分别以6家企业和5家企业的成绩单领跑;半导体、锂电池和交通物流行业紧随其后,分别占4-3家,医疗器械和材料行业分别有2家公司过会。中基协数据显示,首批上市企业中的23家企业股权结构中有一级市场投资机构的身影,他们在上市前都进行了不止一轮的融资,一级市场上VC/PE的投资见证了这批科创企业的发展与成长。
《母基金周刊》不完全统计,参与科创板投资的70余家VC/PE背后,涉及央国企、地方国资、国有创投、产业基金、母基金、险资、券商、上市公司等多达500余家资本方。
《母基金周刊》还发现,国开金融在科创板此次上市的25家企业涉及的机构股东的出资人里,出现高达5次,为所有科创板覆盖之首。其次覆盖到科创板机构的LP/最终出资人,分别为亦庄国投/产投(覆盖4家)、深创投(覆盖4家)、元禾控股(覆盖4家)、国创开元(覆盖3家)、盛世投资(覆盖3家)。以上机构均为国有控股、参股资金主体,也侧面反映出国资长期以来对于战略新兴产业的关注与推动。
此外,在首批上会企业的LP结构中,低调的产业资本成为了LP中的“中流砥柱”,出现频次不输国有资本。证监会早在推出减持制度时就表示,该制度的设计的目的之一在于使产业资本专注于实体经济。产业资本在这批科创企业背后作为LP多次“露脸”,表明国家鼓励资本支持实体经济和基础研究的政策在交易市场中初见成效。
《母基金周刊》统计发现,券商的投资表现也非常亮眼。包括国泰君安、华泰证券、平安证券、中信证券、国信证券在内的证券公司投资布局已经触达到了各个行业最前沿的公司。投资形式上,证券系基金往往通过旗下的私募投资子公司直接投资企业或者作为LP投向市场化的GP进而覆盖到科创板企业。
此外,据统计此次科创板机构股东上市前出资体量庞大,涉及到国有、市场化超100亿人民币资金体量。可以预见,当机构股东解禁,科创板将为资本市场带来一次巨大的退出盛宴。
期待已久的科创板终于开市,其能否承担促进中国创新企业发展的历史使命,培养出一批像谷歌、脸书和苹果等划时代公司、吸引第三次科技浪潮下的创业公司在境内上市,成为交易规则完善、风险制度健全、上层监管明晰的资本市场还有待周期的检验。但可以确定的是,母基金投资将站在比子基金更高的高度,带着对细分行业的全面理解和投资专业性将资金引流到更具有投资价值的科创型企业,陪伴创新企业成长,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助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和金融强国的愿景。
以下为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背后的LP名单(不完全统计):
数据来源:FOF Weekly、中基协、清科私募通、企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