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最易落地的自动驾驶场景,「思地三维」要做矿区高精地图和智慧矿区解决方案

在自动驾驶行业里,矿区运输远远没有Robot-Taxi那么光鲜亮丽,但矿区是最适合自动驾驶落地的场景之一,因为矿区运输道路封闭,每辆矿车单班次都在相对固定的路线上进行点对点运输,时速往往低于30km/h。而矿区的生产运输一直以来存在多个痛点:人员安全隐患、司机招聘困难、运营管理成本高昂。理想状态下,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自动驾驶技术得到解决。
正是因为看好矿区商业化落地的优势,一些高精地图服务商开始把目光从开放道路转移到矿区这种封闭区域上来。36氪近日接触到的思地三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地三维”)就是其中之一。
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1月,核心技术包括三维数据、高精地图、空间信息、遥感视觉等,其目标是以工程类高精地图服务为切入点,为矿区提供整套数字化解决方案。
具体来说,高精地图要给矿区运输车辆提供整体路径规划,包括道路的斜率和曲率、车道标识和路边物体的标注,并提供高精度的车道模型,以协助车辆调整间距和速度等。
目前,思地三维主要为主函数、慧拓和易控等矿区自动驾驶初创公司提供高精地图解决方案,为中煤集团等国营矿企提供智慧矿区解决方案,并与内蒙锡林浩特和山西平朔的煤矿建立了合作。其商业模式包括合作研发、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
该公司创始人兼CEO陈布克告诉36氪,矿区的自动驾驶本质上是节省油耗和人力成本。比如,在人力支出方面,一台矿车每天需要3-4个驾驶员进行3-4轮倒班,每个驾驶员的年薪是20万-30万不等,这样算起来,一台车每年的人力成本就是100万-120万。而自动驾驶改造是一次性的设备投入,改造费用大概需要50万,大概运营一年左右就可以回本、并开始盈利。

思地三维的矿区三维模型视角(图源:思地三维)
谈及这些矿区自动驾驶公司为何不自己做高精地图,思地三维的技术顾问兼CMO唐晔告诉36氪,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研发商大多把精力放在车辆的感知、决策和控制等环节的研发上,而遥感、测绘和定位领域也有相当的技术壁垒,因此,还不如与专业的公司合作。
根据思地三维提供的资料,他们今年上半年拿到了中煤集团的100多万的订单,用于智慧矿区的研发。唐晔说,中煤集团是国内煤矿行业的领头羊,旗下有80多个露天矿。“一旦我们以中煤这个项目为核心,打造出智慧矿区的整体系统以后,我们就可以把成套系统和方案应用到其他各种矿区上去。”
陈布克说,每个矿区的升级改造费用都是过亿的,如果只算高精地图和三维建模业务,平均每个矿区的基础投入预估是500万-800万左右。而思地三维会以高精地图和三维建模业务为突破口,逐步扩大在矿区升级、改造、运营上的业务面和影响力,最终成为智慧矿区的运营信息服务商。
思地三维预计,他们明年会在智慧矿区方面有大概500万的营收,2021年会有3000万营收;而在高精地图方面,今年预计有300多万营收,明年有1200万,2021年有3000万。
谈及是否担心做开放道路高精地图的公司“降维打击”来做矿区,唐晔说,在技术方面,矿区的高精地图非常注重数据的实时更新速度,因为煤矿在不停开采,导致地图一直在变化;从市场角度来说,进行自动驾驶改造的矿区几乎都是露天矿,不是井工矿,而露天矿的前期投入成本很大,只有国营单位才有实力去做,而国营单位对外开放的可能性非常小,因此,最先和国营矿区建立合作的公司就具有先发优势。
关于数据的更新,陈布克说,矿区大概分几个区域,有排土作业、挖掘作业、道路运输和边缘区,每个区域对数据更新的时效性和频次需求不一样。比如,道路上的变化不那么频繁,可以用移动式扫描(无人机或车载),每隔3天更新一次数据;针对变化很小的边缘区,可以用无人机扫描,2-3天更新一次数据;针对核心作业区,可采用固定式扫描,保证几个小时更新一次。
陈布克说,现在的智慧矿区改造还在雏形阶段,整个升级过程会很漫长,预计需要5到8年才能完成。
陈布克毕业于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遥感工程专业,是加拿大工程协会认证资深专业工程师,在3D视觉、卫星导轨、激光扫描和地理信息技术等领域有多年经验,并有多年海外油矿工作经验。唐晔是加拿大Imperial Oil超大型油矿项目测绘部经理,是清华大学MIT工商管理MBA硕士。
该公司正在寻求500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
————
我是36氪记者王艺瑾,业务交流可添加微信catherineyijin,请备注姓名+公司职务+来意。

文章作者: 6z | Intz  

THE END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