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是亚马逊在中国市场的策略调整正式生效,电商业务全面转向海外购的日子。这一天,印象笔记在北京的凤凰中心举办了一场七周年线下活动,如同一年前那场带有“重组宣言”意味的六周年活动,这一次活动的内涵也远远超越了周年纪念,更像是印象笔记在对外公布一份独立后的年度答卷。
2018年6月6日,在进入中国6年后,印象笔记宣布完成重组——在Evernote开放全部源代码以及其他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印象笔记成为一家由Evernote、红杉宽带跨境数字产业基金和中国管理团队三方均衡持股的合资公司,并引入中方资本红杉宽带数字基金数亿元人民币投资。
这意味着印象笔记成为了一家中方控股的独立的互联网公司,此次重组也被认为是外企在中国本地化最为彻底的创新模式,是硅谷科技公司本土化进入3.0阶段的标志。
时隔一年,经历了团队扩充、产品迭代、品牌焕新的印象笔记,精心准备向外界展示年度成果,在亚马逊中国电商市场份额不断丢失、甲骨文裁员等外企本土化纷纷失利的大背景下,这场活动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样本还是例外?
印象笔记的分拆、独立旷日持久。早在2015年底,刚刚出任印象笔记CEO的唐毅便与时任Evernote CEO的聂坤瑞(Chris O’Neill)、宽带资本董事长田溯宁、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探讨中国区业务的发展,并得出了用一个新的股权独立的框架来挖掘中国市场潜力的结论。此后,经过了32个月的漫长谈判,印象笔记于2018年6月正式宣布重组,但因所涉环节众多且无先例可循,细节处理一直持续到不久前才刚刚结束。
一年之后提及这次重组,唐毅用了“适时、适合、适应”三个词来形容。
“适时指的是符合行业变化、客户需求以及企业和团队的追求。”唐毅解释说,“适合是因为公司通过架构重组得到了赋能,包括管理意愿的实现,团队的激励,技术的追求,产品的独立,文化的融合等,包括从客户的反馈中都体现出印象笔记是适合走拆分独立这条路的。独立之后,我们整个团队在技术研发、产品改进、市场推动等各方面工作的开展都觉得很适应,工作效果也很好。”
据透露,今年是印象笔记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一年,产品迭代速度前所未有,实现了用户增长率、用户活跃度增速、营收增速均翻倍。
但这并不意味着印象笔记的本土化路径可以被广为复制,成为硅谷科技公司本土化的样本或解决外企在中国市场水土不服的良药。
其中最不具有可复制性的因素在人。在国内互联网企业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外企冗长的决策链条、慢吞吞的反应速度,对中国本土消费习惯和人文环境的漠视一直饱受诟病,这背后的症结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早在2011年,时任亚马逊中国CEO的王汉华就曾说:“亚马逊中国在全球市场扮演运营中心,而非决策中心。”不肯放权、不愿放权,始终是外企在中国市场屡屡失利的致命原因。
而在印象笔记的分拆中,中方的推动固然重要,但唐毅也坦言“美方的意愿很强”,面对Evernote 全球第二大市场,美方一直希望“解锁中国市场全部潜力”。而作为投资方的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中国宽带产业基金董事长田溯宁也是促成谈判的关键角色。
关于印象笔记的中方管理团队,有三个角色被认为是不可或缺的:被信任的全球公司的中国管理者;有能力、有经验的交易谈判者;既能创新也能推动业务升级的创业者。曾任职K&A Venture创始合伙人并有丰富跨国公司管理经验、长于沟通协调的唐毅无疑是最佳人选。
人和之外,印象笔记的独立还占据了天时、地利。
正式宣布重组时,印象笔记进入中国已经6年,有了一定的用户积累,在原有的股权框架和决策机制下,未满足的用户需求也累积到了一个临界值,企业的品牌方向和发力点非常明确,独立是迈向下一个台阶的必经之路。
与此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笔记类产品的C端使用场景不断丰富,多端同步需求日增。面向B端的在线文档类、协同办公类的工具产品则进入了爆发期,巨头们看中了企业服务市场的广阔前景,并购动作频仍。
此时的印象笔记,用户基础在C端,但也在办公场景下广泛使用,具备了跨入B端市场的条件,独立可以说是恰逢其时。
独立之后,何去何从?
独立后的印象笔记,迅速低调上线了自己的App,将本地数据迁移到了腾讯云,补上了手机号注册、微信登录、手机支付等基础功能,并在重组两个月后推出了Markdown 编辑器、电脑端密码锁、Widget 剪藏等新功能。
“我们现在的状态非常像在帆船比赛中一边奋力比赛,一边升级船只。我们不可能进港升级完船只再去比赛,只能边比赛边升级,更大的挑战是肯定的,但我们赛得还不错。”唐毅这样形容。
对印象笔记来说,在减少对用户干扰的情况下完成过渡、补课是紧急的事,但印象笔记其实还面临着更重要的事。
印象笔记独立前后,正是国内市场包括云笔记、在线文档等在内的泛笔记类产品市场风起云涌之际。2018年4月,腾讯推出腾讯文档,不仅有马化腾亲自站台,而且宣布个人版永久免费;5月,网易有道推出企业级Wiki产品“有道云协作lite”,提供协作共享办公方式;12月,钉钉和金山WPS联合推出钉钉智能文档;同一年,快手收购了在线文档一起写;字节跳动在投资石墨文档后,又收购了效率工具幕布,布局B端意图明显……
一系列动作背后折射出两大趋势:一是泛笔记类产品普遍瞄准B端发力;二是此类产品将融入巨头生态,发展方向体现巨头意志。
《2018中国智能移动办公行业趋势报告》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智能移动办公市场规模将达到近500亿元。庞大的企业级服务市场吸引着巨头入局,而在线文档是打开企业级SaaS服务市场的重要切入口。
从企业战略和生态角度来看,腾讯文档意在满足微信、QQ用户庞大的移动办公需求,通过打通旗下多款产品,做到办公社交无缝衔接;对于钉钉来说,在线文档也是企业整体在线办公生态的一部分;字节跳动不断加码企业办公产品,内部的企业即时通讯工具Lark与石墨文档、幕布一同搭建了B端入口;快手收购一起写,不仅可以为内部团队提供提高生产力的协作工具,还可以输出服务给平台上的中小企业,增加机构账号粘性,同时能将一起写的部分客户转化到自己平台上,为他们提供广告营销服务;拥有有道云笔记、有道云协作lite等工具型产品的网易有道于2019年一季度宣布转型教育后,其工具类产品的发展也必然纳入企业整体战略考量。
市场热点起起落落,巨头们各怀心事,在泛笔记类产品各有皈依的市场中,“独立”成为印象笔记的特点和标签之一,这对刚刚取得战略决策权的印象笔记是一个考验。产品功能是“表”,企业定位是“里”,独立后的印象笔记去向何方,是未来成败的关键。
如今看来,独立后的印象笔记充分考虑了产品的工具属性、内容属性、平台属性和社交属性,一方面专注于对高价值信息场景的挖掘,产品功能在一年间不断扩展、深化,覆盖了个人用户数据和信息的抓取、存储、编辑、共享、分享、任务管理等各个环节,贯穿了知识管理的全链条;在企业端,尝试探索从个人知识管理到团队知识管理的自然拓展,挖掘企业独特场景、提升团队协作效率。另一方面在内容端小步探索,搭建高价值信息的内容社区。找到了一个独特的定位和一条独一无二的发展路径。
找到方向找到风
“在帆船比赛中,帆的角度、船的平衡、好的线路是最重要的三个因素,我们一直在思考印象笔记的下一步是什么,幸运的是,我们找到了方向,也通过调整帆的角度,收获了最大的风力。” 唐毅说,“我们希望不断拓展思维边界,成为用户的,甚至人类的第二大脑。这与我们的追求一致,与企业的属性、文化一致,与印象笔记创立的初衷一致,也与我们擅长做的事情一致。”
具体而言,印象笔记的发力方法是以场景为切入点,将多项功能串联,新功能的开发、取舍都以是否符合用户场景需求为标准。例如,一位C端用户在使用印象笔记时,最初的需求是简单记录信息,抓取并储存外部信息素材,此后可能会编辑、阅读、整理甚至在会议中投屏演示,还有相当大的几率会分享,也可能会与伙伴共享或协同编辑。在这个过程中,信息的形式可能是文字,也可能是图片、音视频等,伴随着思考和行动还会产生一系列需求,例如整理思维导图、列出清单和任务等。
最初,Evernote的大象形象来自美国谚语:“An elephant never forgets.”(大象永不忘记)帮助人们记忆也是Evernote产品创立的初衷,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产品的进化,笔记工具类产品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印象笔记商务及运营高级副总裁乔迁表示,印象笔记产品的设计充分参考了DIKW理论,并有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
DIKW是知识管理的经典金字塔理论 —— Data(数据)、Information(信息)、Knowledge(知识)、智慧(Wisdom)由下至上组成了DIKW金字塔模型。数据经过整理变成信息,综合信息能解决某个问题就形成了知识,知识通过反复实践升华成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