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境界分三层:那些开挂的人都在这一层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职场木沐说”(ID:mumushuo2017),作者 木沐。36氪经授权转载。
离职就像人得感冒一样,时不时就会发生一次,只不过有时间隔长,有时间隔短。
就因为如此平常,所以人们对离职的态度虽然说不上一言不合就翻脸,但几乎可以用随便来形容。
随便的结果,就是让自己处于离职境界的最底层,带来的后果可能你自己连想都没想过。
离职的境界从低到高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三层(最底层):快意恩仇,老死不相往来
第二层(中间层):匆匆来去,不带走一丝云彩
第一层(最高层):挥泪送别,收获人脉无数

处于不同境界的人们,离职时的表现迥然不同,同事对他们的反应也大相径庭,你自己可能都未必察觉得到。

第一层(最底层):快意恩仇,老死不相往来
有些人在离职的瞬间,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终于摆脱无能的老板,讨厌的同事和糟心的公司,取而代之的是要投入新东家怀抱的急不可待。
这样的人对于公司的不满其实在平时就多有体现,比如经常发表负面评论,抱怨不断,甚至还时不时流露出另觅下家的想法。
有了这样的心态,工作上就不再用心和投入,也不太在意和同事或领导的关系,因为打心眼里觉得自己就待不久,干不长,完全没必要让自己强颜欢笑。
如此下来,自己的人际关系异常紧张,给人一种“这家伙是不是不想干了”的印象,直到有一天真的提出辞职,大家一点都不惊讶,反而觉得有点晚。
这样的人既没兴趣和心情组织farewell party或dinnder(欢送聚会/晚餐),当然也基本不会有人帮他们张罗,在任职最后一天也不可能发一封送别邮件(farewell letter)给同事,互道珍重,留下联络方式。
他们想的是,老子终于可以“滚蛋”了,一辈子也不想再见到这个倒霉公司的所有人。
处于离职境界的最底层,这种快意恩仇似的做法不论从做人还是情商方面都显得极为幼稚,学生思维从中作祟。
这样的离职,他们所做的选择其实不过是在转场,因为根本没搞清楚为什么要换工作,以为辞职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以为是天堂的新东家,等到过了蜜月期,这样的思维模式会犹如魔咒般让故事重演,终有一天他们还是会嫌弃新公司和新老板,然后再次仓皇离开。

第二层(中间层):匆匆来去,不带走一丝云彩

处于第二层的人离职没有第一层的人那样决绝,不讲情分。他们之所以选择离开,很大程度上是对目前岗位现状不满,比如薪资待遇,上升空间等等。
他们虽对自己在本公司的上升和发展失去信心,但是跟同事和领导没有大矛盾和冲突,当然也没有什么更深的交情。
他们对公司也会不满,但绝不会像祥林嫂一样,逢人便唠叨和诉苦,他们信奉“天下乌鸦一般黑”的道理,认为劳资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利益对抗和矛盾,哪家公司都一样。
他们离职换工作,不过是想换个环境,遇见一些新的人,顺便让自己的薪资上涨20~30%。
所以当他们提离职的时候,大家先开始有些惊讶,表达一丝惋惜,但没多久也就各自忙去,不再提起不再想起他们了。
第二层境界的人,离职前会和几个相对关系较好的人互留电话,喝个下午茶进行道别,甚至会在自己曾经待过的工位,有公司logo的前台前单独或者和同事合影留念。
他们嘴上不说惦记老东家,但是在离开的那一瞬间,有些看不见的东西就已深入骨髓,伴随他们步入新东家的门。比如在老东家建立的环保和安全意识,在老东家养成的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等等。
用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一句形容这种境界一点都不为过: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第三层(最高层):挥泪送别,收获人脉无数

处于离职最高境界的人,通常会留给上司和同事一个美丽的背影,更说不定峰回路转,哪天重新回来当上新领导。
他们在公司中发展向好,人际关系和谐,直到ta提出离职的那一刻,大家都想不出ta离职的理由在哪。
这样的人心怀乾坤,在他人眼中的发展不错,在他们眼中却并非如此,比如觉得机会还不够多,成长还不够快,挑战还不够大,平台还不够宽,总之他们要的不是现在,而是未来。
所以他们的离职,通常会让领导扼腕叹息,虽然明知没用,但是还会继续画一张大饼力图留住他们,真有点“挥泪送别”的意味。
领导还会牵头组织欢送会和团队聚餐,并代表公司送给他们小礼物,感谢他们为公司做出的贡献和优异的表现。
这样的人曾经在很多项目中和同事进行跨部门合作,建立了广泛的人脉关系,当他们要离开的时候,接连收到同事的邮件,电话和微信的关心和问候,对方虽表遗憾,但更多是对他们未来的祝福。
从宣布离职到最后一天这段时间,他们工作日的午餐时间几乎都相继被不同的同事占用,这些同事主动请他们吃“散伙饭”以表谢意,大家总是这样依依惜别,不舍他们的离开。
即便离职,这样的人和同事尤其领导之间也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和交流,不仅在朋友圈互相点赞和留言,私下里相约打球,吃饭和逛街,都是很平常的事。
所以他们对老东家的动向和一举一动了如指掌,一旦出现高阶职位的空缺,没准儿通过一个内部推荐就又“杀了”回去,职位和薪酬最少上两个台阶。
就算是没有再回老东家,凭借着广泛的人脉,也时不时会有老同事,老同事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推荐好机会给他们,如果想,他们的好offer可以拿到手软。
处在离职最高境界的人,虽然离开公司,却和同事之间像是从未离开过一样,仍然活跃在彼此的朋友圈,不仅继续刷着存在感,而且将社交和人脉技巧娴熟地运用到极致。
写在最后:
离职的三层境界让我想到《士兵突击》中袁朗对成才说的那段话:
“你经过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都需要你付出时间和生命,可你从来没付出感情,你总是冷冰冰的把他们扔掉,那你的努力是为了什么?为了一个结果虚耗人生?”
我们每经历过一家公司,都倾注了我们的青春,汗水,精力和希望,我们要的是让自己在职场的打磨中成长和成熟,待有一天羽翼丰满,可以在更广阔的天空中翱翔;而不是得过且过,怨天尤人的度过在这家公司的每一天和每一刻,否则就在浪费生命。
而在下车离开时更应该充满自信,曾和我们一起并肩工作过的那些人,我们共同经历过的那些事,无一不见证着我们成长的每一步,而非一幕幕的不堪回首。
离职见情商,离职见人品,离职见境界。
而你,在哪一层?

文章作者: 6z | Intz  

THE END
分享